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 > 慶祝建黨100周年 > 追尋初心 鶴壁印記 >

豫北戰役:烽火照鶴城

劉伯承當年在趙莊村住的房子。

大閭寨村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一角。

□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文/圖

 在鶴壁、安陽、新鄉等地,提及1947年發生在這一帶的豫北戰役,不少人能講上幾句:解放淇縣、??h,攻克湯陰,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

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

 1947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為牽制敵軍,配合山東和陜北的我軍作戰,消滅豫北之敵,我黨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豫北戰役(又稱豫北反攻)。在此次戰役中,晉冀魯豫野戰軍集中第一、二、三、六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三個軍區獨立旅、基干團共60個團約10余萬人參戰。

豫北戰役自1947年3月22日開始,至5月25日結束,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當年3月22日至4月3日為豫北戰役第一階段,攻克濮陽、封丘等地;當年4月3日開始豫北戰役第二階作戰段,攻克淇縣;當年4月5日,劉鄧大軍包圍湯陰縣城,然后采用圍點打援的辦法,全殲援敵王仲廉部第二快速縱隊和整編第四十一師、第六十六師各一部,并乘勝收復滑縣、??h等地;當年5月1日,劉鄧大軍攻占湯陰,全殲國民黨暫編第三縱隊新五軍、新七軍,活捉了敵暫編第三縱隊司令孫殿英等官兵7000余人。當年5月8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創刊于1946年,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還發表了通訊《孫殿英被俘記》,詳細記錄了“東陵大盜”孫殿英被俘經過。

歷時兩個月的豫北戰役共殲敵4.5萬余人,解放了南北長300余華里、東西寬200余華里的地區。此次戰役不僅擴大了解放區,對粉粹敵人的重點進攻起了重要作用,還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劉鄧大軍在我市多地設立臨時指揮部

 豫北戰役中,劉鄧大軍在我市多地設立臨時指揮部。鶴山區鶴壁集鎮大閭寨村、??h小河鎮趙莊村(自然村)的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現在依舊保存完好。

“豫北戰役期間,鄧小平在我家北屋住了20來天,北屋就是當時的指揮部,他經常叫我哥哥‘小鬼’,還給我哥哥糖吃!”3月28日,大閭寨村民李改連說,當時劉鄧大軍指揮部就設立在她家。記者看到,當年的指揮部是一座兩層小樓,屋內還擺放著一張老舊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李改連介紹,這桌子和椅子是鄧小平當年用過的。

在大閭寨村村民尤學成家,記者看到了劉伯承當年住過的地方。“1947年時我17歲,當時來了一位解放軍戰士和我們商量要借住房子,我家就把東屋收拾了一下。后來我們才知道,住在我們家的是劉伯承。”今年91歲的尤學成回憶,“當年劉鄧首長就是在這間東屋與被俘的孫殿英會面的。”

“每天天不亮,劉鄧首長就到村里的打谷場鍛煉身體,畢培仁家是當年劉鄧大軍炊事班的駐地,李文元家是劉鄧大軍的彈藥庫,李文元家旁邊住著部隊文工團……”尤學成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

??h趙莊村是火龍崗殲滅戰指揮部舊址所在地。“當年,劉伯承首長和我奶奶商量后,把指揮部設立在了我們家。”3月29日,趙莊村村民趙紅平帶記者參觀了當年指揮部現存完好的3間房屋,室內還擺放著當年劉伯承用過的桌椅。

趙紅平曾聽奶奶講過,那時趙莊村只有十幾戶村民,村子稱為“小趙莊”,村子周圍都是高大的楊樹,是一個天然的、利于隱蔽的場所,劉鄧大軍就駐扎在樹林里。2013年,該村還設立了紀念碑,紀念那段紅色歲月。

老百姓眼中的劉鄧大軍

 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火龍崗殲滅戰,是豫北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圍城(湯陰縣城)打援的一次重要戰斗。1947年4月5日晚,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包圍湯陰縣城,敵駐湯陰守軍孫殿英急電蔣介石請求救援。當年4月17日,北上救援孫殿英的敵駐新鄉王仲廉部被我軍包圍在??h白寺鎮西胡營村內,4月18日拂曉,我軍發起總攻,并取得勝利。

“解放軍為了老百姓,真是舍生忘死??!1947年我剛滿10歲,目睹了那場殲滅戰的慘烈。”3月29日,??h白寺鎮西胡營村84歲的胡恩儉對當年的那場戰斗記憶猶新。

記者在鶴山區鶴壁集鎮大閭寨村采訪時,尤學成感慨:“解放軍跟我們說話像家人一樣。之前,我扛著麥子去磨面,回來時遇到了國民黨的部隊,他們二話不說,一上來就把面全搶走了,只給我留下麩皮。解放軍不但不搶老百姓的糧食,還給村里吃不上飯的人家發糧食,老百姓為了感激解放軍,就組織村里的男丁協助解放軍夜間巡邏,婦女給解放軍做布鞋。”

李改連則告訴記者,她婆婆吳鳳云生前曾反復念叨過自己當年和鄧小平的一段對話。

鄧小平:“我們住到這兒,你害怕不害怕?”

吳鳳云:“你們到這兒不禍害老百姓,俺不害怕。”

鄧小平:“你們這兒來往這么多隊伍,你覺得哪支隊伍最好?”

吳鳳云:“誰給老百姓辦事兒,誰就好。”

鄧小平:“你說得對!我們不會禍害老百姓,我們只會保護老百姓!”

發布時間:2021-04-01 08:29 來源:鶴壁新聞網
97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