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 > 慶祝建黨100周年 > 追尋初心 鶴壁印記 >

常仙甫:打響中原民眾抗戰第一槍

常仙甫:打響中原民眾抗戰第一槍

常仙甫故居雕像

常仙甫故居大門

□鶴報融媒體記者 靖桂宇 文/圖

 常仙甫出生在??h屯子鎮裴莊村,是豫北地區反封建勢力的先驅,也是當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和組織領導者,還是農民武裝組織——天門會的領導人。

3月17日,記者來到??h屯子鎮裴莊村,采訪了解常仙甫的事跡。

樂善好施,賣地買糧施粥賑災

 常仙甫,名玉堂,字仙甫,號老仙,1888年4月23日出生于??h屯子鎮裴莊村。受父輩影響,常仙甫樂于助人、嫉惡如仇,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望。

1920年,豫北大旱,民不聊生。為了救濟災民,常仙甫在自家院內水井旁支起粥棚施粥。他先用家中的糧食,然后向村中富戶借糧借款,最后出賃出賣自家300余畝土地買糧,直至來年新糧上市粥棚才停止施粥。后來,這口井被當地村民稱為“愛民井”。

“我父親這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在群眾中的威望很高。”3月17日,常仙甫的小兒子常溫歧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聽父親的老朋友講,父親經常幫助人。“有一次,村民來借糧,他把家里僅有的五六斤小米全送了出去;有人來借白面,家里沒有,他就把20多斤麥子全送給了人家。父親總是說,我們缺米缺面還能向富人轉借一下,窮苦人可借不出來呀。村里的老瓦匠王河得了重病,父親噓寒問暖,送米、送面、送錢、給他請醫生,還把羊皮襖送給他。等王河病好了,逢人就說是常老仙救了他。”

1927年,國民黨??h縣長周棟伙同地方劣紳郜振方向百姓強行派捐,當地百姓怨聲載道,常仙甫親赴縣政府呼吁減免派捐。周棟不僅不允常仙甫提出的要求,反誣他煽動民眾抗捐。常仙甫火冒三丈,抓起水壺照周棟摔去,被周棟以“無理抗捐、大鬧縣府”的罪名投入監獄。消息傳出后,裴莊一帶千余名村民圍住縣政府,迫使周棟答應停止派捐、撤銷郜振方的職務、釋放常仙甫。

率眾阻擊日軍,打響中原民眾抗戰第一槍

 據裴莊村82歲村民常金劉介紹,他七八歲時曾在村里見過常仙甫,也聽家里的老人講過常仙甫率領村民抗擊日軍的事情。

1938年2月,日本占領了安陽湯陰,威逼??h。同年3月,??h代縣長謝錫崇在縣政府會議室召集城鄉紳士、社會名流商討對策,常仙甫也參加了會議。

 從縣城返鄉后,常仙甫聯絡附近十幾個村的族長在家中開會,決定利用有利地形抗擊日軍。

當時的裴莊村四周筑有一丈多高、三尺多厚的寨墻,安陽湯陰至??h的公路從裴莊村東穿過。日軍若從湯陰犯浚,裴莊是必經之地。1938年3月15日,日軍從湯陰出發,向??h撲來。常仙甫組織村里的青壯年手持刀槍棍棒前去阻擊日軍,不明情況的日軍不敢戀戰,被擊退后向西逃竄。同年3月18日,日軍卷土重來,將裴莊三面包圍。

“當時的寨墻后高前低,日本人來的時候,常仙甫讓人埋伏在城墻上,看到日軍來了就吹攻擊號,后來又用裝著鐵砂、黑火藥的‘牛腿炮’打日本人。在他的帶領下,裴莊村的青壯年借著寨墻掩護,用步槍、土槍、石塊、大刀、長矛痛打了日本人。”常金劉介紹,常仙甫率眾打響了中原民眾抗戰的第一槍,這場戰斗從上午激戰至傍晚,共擊傷擊斃日軍160多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除了裴莊抗日,我父親還參加過屯子鎮石橋村、湯陰司馬村、??h縣城等地方的抗日活動,這些都是后來我從父親的老朋友那里了解到的。”常溫歧說。

掩護鄧小平夫婦經??h赴延安

 艱苦的抗日歲月讓常仙甫意識到,要打敗日本侵略者,只有依靠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部隊。1938年7月,經共產黨員、湯陰縣長劉漢生介紹,常仙甫進入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找到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陳賡。陳賡安排他到八路軍晉南干校學習,并親授其戰略戰術要領。

經過半年的學習,1939年2月,常仙甫返回??h,在冀魯豫邊區抗日武裝的支持下,組織成立了浚、滑、湯、淇四縣民眾自衛抗日籌備理事會并任副會長,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活動。同年3月,常仙甫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了培養抗日骨干人才,1939年春,常仙甫帶領王友文、王發仁、王麟圖、段錫爵、孫逢春等青年到八路軍晉南軍政干校學習,再次受到陳賡的熱情接待。為給革命隊伍輸送有生力量,1940年,常仙甫在自己家中辦了一所學校,教書先生是地下黨員傅凌云的伯父傅金良。

1939年,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所創建的太行山和冀魯豫兩大抗日根據地得到進一步擴大和鞏固,在兩個根據地之間的浚、滑、湯三個縣的天門會仍屬于敵占區。為了爭取天門會這支農民武裝,冀魯豫軍區領導決定開展對天門會的爭取工作。1940年8月,冀魯豫軍區敵工部部長李一非派該部股長黃友若到??h了解情況,他們會見的第一人就是常仙甫。

1940年冬,常仙甫擔任?;瑴扉T會總辦事處副會長,他利用自己在當地民眾中的威望,協助地下黨組織做了大量工作。經他介紹,胡紫青、傅凌云、李子明等一批共產黨員進入天門會,為團結爭取天門會創造了條件。常仙甫還在自己家里辦起木匠鋪,用以掩護、隱蔽過境軍政人員及地下工作者,向革命根據地提供軍需物資,向抗大選送了一批革命青年。在1945年天門會起義關鍵時刻,他積極努力,保證了起義的順利進行。

從1941年開始,冀魯豫軍區派黃友若、李先賢、石俠風、朱天德等幾十名黨員同志進入天門會地區工作,并建立了縣級地下黨組織——中共衛西工作委員會(簡稱衛西工委)。衛西工委的黨員經常在常仙甫家中吃飯、住宿、開會和隱藏,常仙甫家也成了衛西工委的主要辦公地之一。

 衛西工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開辟太行山和冀魯豫兩個抗日根據地之間地下秘密交通線,維護交通線的暢通,確保共產黨的干部、戰士和文件信函的安全,為根據地輸送物資和藥品。常仙甫的家就是地下交通線上一個重要的交通站。1942年8月3日,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黃敬率隊1000余人途經??h赴延安。常仙甫和楊貫一、胡紫青等人進行了周密安排,使部隊順利通過京漢鐵路。

1943年5月6日,鄧小平夫婦經??h赴延安。衛西工委要求常仙甫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確保鄧小平夫婦順利通過日軍京漢路封鎖線。常仙甫把鄧小平夫婦秘密安排在開明紳士姜廷慶家中。他親自布置崗哨,并調天門會兩個大隊、民眾自衛抗日理事會會員,分駐在裴莊及周圍幾個村子里,嚴密封鎖消息。1943年5月8日晚,常仙甫率隊護送鄧小平夫婦到達京漢路封鎖線后,命隊伍嚴密監視日軍,利用兩個炮樓的間隙,掩護鄧小平夫婦跨過京漢路封鎖線;又西進20余里,與接應部隊會合,順利完成了掩護任務。

孤身迎敵痛斥敵軍 身中三彈壯烈犧牲

由于常仙甫對抗日斗爭的貢獻突出,1943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委任他為參議員。1945年9月,??h民主政府成立,常仙甫被冀魯豫邊區四專署委任為參議員。他在開展減租減息和贖回土地運動中,積極協助政府工作,因而被反動勢力痛恨。

1946年5月20日,曾任國民黨??h縣長的盛紹漢、還鄉團頭子李子斌帶人包圍裴莊。在還鄉團到來前,常仙甫勸離了家人、鄉親,孤身迎敵。面對敵人的威逼,常仙甫怒斥:“你們這些禍國殃民的敗類,不要想從我嘴里掏出任何東西,你們的末日快到了!”敵人惱羞成怒,開槍射擊,常仙甫身中三彈,壯烈犧牲,終年58歲。

常仙甫犧牲后,邊區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都紧斣ミ厖^報》載文揭露了敵人的罪行???h舉行了追悼大會,時任縣長的楊貫一在追悼會上說:“常仙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斗爭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無論是在白色恐怖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年代,對共產黨忠心耿耿,對敵人嫉惡如仇,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崇高品質。”

1995年8月21日,經??h人民政府批準,常仙甫故居被確定為??h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25日,常仙甫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6月,常仙甫故居被命名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

常仙甫共有7個兒女,現健在的只有小兒子常溫歧,今年已經77歲了。據常溫歧介紹,他退休前在??h建設局(現住建局)工作;大哥常溫禮生前在焦作從事教育工作,當過焦作三中的校長;二哥常溫貞生前在廣州遠洋公司任黨支部書記;三哥常溫廉生前一直在屯子鎮當老師;3個姐姐都在家操持家務,沒有外出工作。

“父親的故居成了文物保護單位、國防教育基地,希望他的精神能夠一代代傳下去,也希望更多人了解那段艱苦奮斗的歷史,不忘革命奮斗的初心。”常溫歧說。

 

發布時間:2021-03-23 08:12 來源:鶴壁新聞網
97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