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西工委是抗戰進入到困難階段時,在衛河以西敵占區建立起來的縣級地下黨組織。衛西是包括平漢線以東,衛河以西的??h,湯陰,淇縣,汲縣約4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在敵后抗日戰爭中,衛西工委發展黨的組織、壯大黨的力量,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各種武裝起義、加強抗日武裝力量,為豫北地區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衛西工委舊址位于??h屯子鎮政府西北8公里裴莊村。包括衛西工委舊址、常仙甫故居、天門會聚集點、地下交通站、抗戰時期地道等。其中常仙甫故居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鶴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衛西工委舊址是一處集“紀念緬懷、集中教育、傳承紅色基因”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
衛西工委舊址位于基地正西。門口有一口井,是當年常仙甫烈士用井水熬粥救濟受災的貧苦鄉親的地方,所以稱這口井為“愛民井”。在衛西工委舊址內有鄧小平休息室和衛西工委會議室。以展板加實物的方式詳細介紹了衛西工委成立的時代背景、組織機構變遷、主要任務及貢獻。院內有地道與村莊其他地方相通。
基地北邊的院落為常仙甫故居,集中展示常仙甫生平事跡、講習所、天門精英事跡及地下交通線。常仙甫故居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鶴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步入常仙甫故居大門,迎面就能看到紅色底座上安放的常仙甫烈士的漢白玉半身雕像及雕像后的青石浮雕。東側的跨院是講習所,這里主要以圖版的形式講述了抗日戰爭爆發,七七事變以后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h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斗爭歷史,這里共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軍國主義鐵蹄下的??h、奮起自衛的??h人民、黨在??h的主要活動等。常仙甫事跡展室和常仙甫故居位于雕像西側,室內陳列著常仙甫烈士生前的生活用品和斗爭武器,用實物和文字展示了常仙甫短暫的58年生活和戰斗的歷程。西院墻前豎立著15通題詞紀念碑,這些碑文是在紀念常仙甫烈士犧牲50周年之際,常仙甫生前戰友、原衛西工委老領導以及各級領導的題詞。
在常仙甫事跡展室前的一座房子,自東向西依次是:放映室、天門會聚集點、地下交通站。放映室主要播放根據天門會故事改編的四集電視劇《天門精英》。天門會展室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展示了天門會的興起、天門會的領導、黨對天門會的爭取、天門會起義等天門會主要事跡,并以實物展示了天門會斗爭的主要武器。地下交通站主要展示的是抗戰時期我黨開辟的從冀魯豫到太行山的地下交通線, 1942年到1945年間,通過這條交通線往返安全護送2000多人,其中有革命干部,包括鄧小平同志在內的高級領導干部,以及呂正操,黃敬等軍政人員,還為根據地護送過許多軍需,民用物資,地下交通線在抗日斗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裴莊的地道主要是為了過往地下交通線的同志藏身所用,這條地道連接了衛西工委院子,連接村內其他重要地點,還能通到村外。它有氣孔,燈龕,地下會議室,休息點以及哨卡,出口有的在牲口棚,有的在灶臺下,有的在寨墻外,有的還在井筒中,由于過去70多年,地道多處已坍塌,經過清理,現在已有200多米能夠參觀。
衛西工委舊址于2018年6月經過整修,重新對外開放,為??h人民增添了一處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F為鶴壁市黨員干部紅色教育基地、??h黨員干部紅色教育基地,已成為??h黨員干部群眾接受革命歷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發布時間:2019-10-24 08:57 來源:鶴壁黨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