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淇縣西崗鎮包公廟村的田文志烈士被捕地
田文智(1919 ~ 1948),又名田振亮,出生于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上交漳村。
抗日戰爭開始后,共產黨、八路軍來到遼縣一帶進行抗日斗爭。
年僅 18 歲的田文智,在抗日救國思想的影響下參加革命。由于他思想進步,工作積極,1939 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上交漳村第一任中共黨支部書記。
1947 年 4 月,組織上調田文智到淇縣,擔任對敵斗爭最激烈的三區(西崗一帶)區委宣傳委員。1948年初,田文智被任命為三區副政委(即區委副書記),主要負責西崗一帶的工作。
田文智沉著膽大,經常到敵占區和游擊區開展工作,發動群眾,同敵人做正面斗爭。一次,田文智和區里另 1 名同志在張進村執行任務時,恰好遇上楊富的部隊也到張進催糧。田文智冷靜地分析了敵情,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果斷決定躲到村保長趙希明家,等敵人撤走后,平安地回到區里。
1948 年 6 月,田文智和四十九團偵察參謀李元初、指揮部偵察員韓富勤等人隨四十九團到西崗南執行任務。傍晚時分,他和李元初參謀及偵察人員等一行 18 人在返回途中經過包公廟村,遇到該村村長趙二喜。在趙的極力挽留下,加上以前曾和趙二喜接觸過,同志們一路奔波十分疲勞,便住進了村西頭的包公廟里。不曾想遭到趙二喜的暗算。匪首楊富得到這一情報后喜出望外,遂帶領 100 多人于當夜凌晨 3 點到達包公廟村,將田文智等人包圍在包公廟內。
當田文智、李元初他們發現后,敵人已上到廟房上,情況十分危急。田文智立即組織區干隊向敵人反擊,進行突圍。終因敵我懸殊,李元初和其他 3 名同志當場犧牲,田文智等人落入敵手。兇殘的敵人用牲口拖著 4 名犧牲同志的尸體,押著被繩索捆綁的田文智一行返回到他們的老巢—皇甫村。敵人對押來的同志軟硬兼施,反復拷打。對田文智更不放過,先勸其投降,見勸降不成,便施加酷刑,逼迫田文智就范。田文智從容不迫,大義凌然,被兇殘的敵人大卸八塊,尸骨拋進了衛河。
包公廟事件發生后,柳林縣為田文智專門召開了追悼會,沉痛哀悼黨的好干部、好黨員田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