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淇縣北陽鎮良相村的王鴻照烈士紀念亭
王鴻照(1920 ~ 1948),出生在河南省淇縣良相村。1941 年,經黨的地下工作者王舒苗介紹,王鴻照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 1943 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黨派他打入淇縣城內的日偽警備隊做情報工作。
1944 年初,王鴻照奉命回到解放區,在縣大隊當戰士,不久被提升為班長。1945 年夏天,組織上決定讓王鴻照以回家治病為由回到淇縣開辟地方工作。他建立了良相村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并任支部書記。
1946 年夏天,王鴻照根據黨的指示相繼打入國民黨淇縣保安團和駐常屯鎮部隊,在不長時間里,他便控制了常屯鎮的大部武裝,配合我汲淇縣二區武裝一舉摧垮了國民黨駐常屯鎮的武裝,活捉了鎮長劉玉振。
1947 年 7 月,王鴻照、王鴻猶、王鴻水、王鴻全、王鴻業及高代安、石小鎖等 7 人,正式成立了淇縣二區武工隊,王鴻照任隊長,配合區干隊和民兵,保衛群眾的安全和生產。12 月,縣委決定,以二區武工隊為骨干,建立起 50 多人的縣武工隊。武工隊共編 2 個排、4 個班,由一區武委會主任申鴻儒兼武工隊長,王鴻照任副隊長。他經常帶領武工隊利用夜間神出鬼沒的襲擊敵人,深入敵占區的石奶奶廟、西沿、皇甫等村,襲擾敵人,搞的敵人心驚膽戰,晝夜不安。
1948 年 2 月 14 日,國民黨保安旅十二團,外號“花糕團”(因過年時搶群眾的花糕),向我騎河黃莊一帶進犯。在區長閻惠民不幸中彈犧牲的情況下,王鴻照帶著近 100 名勇敢的健兒,打退兵力比我多三四倍的敵人。從此以后,武工隊、區干隊的威名大振,使敵人在衛河以北沒有立足之地。王鴻照及武工隊也被反動會隊頭目高永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心除之而后快。
1948 年農歷 8 月 12 日晚上,被我俘獲后釋放回家(良相村)的國民黨常屯鎮鎮長王克臣,經過與匪首高永清、叛徒李明訓密謀,以感謝政府寬大和村上照顧為名,請王鴻照吃飯。王鴻照不知是圈套,便同保家隊班長王鴻全一同去參加。在回來的路上遭敵伏擊,于次日早晨犧牲。
王鴻照犧牲后,中共淇縣二區區委在北陽村專門召開了追悼會,全區 16 個行政村的 700 多名群眾前來參加。1951 年,殺害王鴻照烈士的兇手王克臣,會隊大隊長高永清,被捉拿歸案后處決。良相村人民為紀念烈士的功德,在其犧牲三周年之際,為其立了“永垂不朽”革命紀念碑。